
搜索网站、位置和人员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打开白色椅子自带的小桌板,校准墙上的红色数字时钟,调试好主讲人的PPT,在签到桌边摆上简单的咖啡、红茶和小饼干——又是一场西湖名师论坛要开始了。
在西湖大学云栖校园的学术报告厅,从2017年9月至今,几乎每一期西湖名师论坛都是以这样简单的方式开场。7月5日,举办到第100期的西湖名师论坛,难得在开场之前增加了一点仪式感。
沿学术报告厅的三面墙,挂起了17幅3米高的海报。一位位曾在这里开讲的科学家,连同他们赠给西湖大学的寄语,一起出现在海报上,“重返”讲座现场,再次与挤满这间报告厅的观众“对话”。
“在大学,与大师对话。”光学工程讲席教授、西湖大学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仇旻在开场致辞中说,作为西湖大学打造的品牌学术活动之一,西湖名师论坛的特色就是前沿。“我们邀请全球范围内各学科领域的大师级科学家,传播学科或交叉学科研究的前沿进展、最新成果、成功经验,促进学校师生与大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今天,我们通过一组数字来看看,整整100期的西湖名师论坛,给西湖师生带来了怎样的“大学与大师”?
学科交叉:65%以上的跨界
7月5日那天,站在西湖名师论坛第100期讲台上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谭蔚泓。这是一位典型的名师论坛主讲人,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过往99期主讲人的多种特质,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科交叉。
谭蔚泓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曾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和医学院杰出教授和冠名主任教授24年。多年来,他致力于生物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分子医学的前缘研究与临床应用,尤其在核酸适配体领域是世界级的大师。
这场讲座的内容与分子医学紧密相关,但有趣的是,他是受工学院邀请来到西湖名师论坛开讲的。主持人在介绍谭蔚泓院士时说:“这是一位特别适合来到西湖大学的主讲人,因为他的研究横跨生命科学、理学和工学三大学院。”
据不完全统计,100期名师论坛的讲座中,有65%以上覆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学科交叉,已经成为贯穿西湖大学所有学术活动的关键词。
聚焦前沿:诺奖及院士等占1/4
西湖名师论坛,是西湖大学校内最高水准的学术讲座。从校长施一公,到副校长许田、仇旻,再到各个院长、讲席教授和青年PI,他们不断从全球各地的知名大学或研究所邀请大咖来西湖,分享最前沿的科研进展。
其中,四分之一的主讲人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院士,还有更多的是活跃在科研一线的领军人物。这些讲座,不仅扩展了西湖师生的学术视野,也带来了更多“西湖+”的科研交流与合作。
全球视野:16个国家或地区
学术报告厅——这个云栖校区最大的“教室”里,常常因为名师论坛而挤到堵门。而在新冠疫情期间,部分海外主讲人的西湖名师论坛转为线上举行,更是场场爆满。
科学研究,需要不同思维的碰撞,需要多元文化的交流。西湖名师论坛自创办的第一期开始,就坚持开放的全球视野,让大家不仅能够在时间轴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未来,还要在空间轴上看得更远,看向世界。
在过往100期的西湖名师论坛里,来自海外的主讲人场次超过六成。
更多学术活动
在西湖名师论坛的带动下,西湖大学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以跨学科研究为特点的学术活动。
“学科交叉午餐会”Westlake Lunch Seminar于2018年5月16日诞生,旨在培育学科交叉研究的氛围,为跨学科合作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目前已经举办了116期。
“WE News & Ideas活动”于2019年1月17日首次举办,以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和激烈的辩论,激发PI们的科研灵感,目前已经举办了24期。
除此之外,各个学院的专题学术讲座、研讨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越来越丰富的学术活动见证了西湖大学的发展,也将为学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新资讯
大学新闻
大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