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西湖新闻 大学新闻

从香港赶赴西湖 他下决心读博前做了这件事
资讯
公共事务部 2025年08月26日
媒体联系 张弛邮箱: media@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2025年博士新生开学典礼上,岳浩远站上舞台,作为新生代表发言。

岳浩远本科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科学。

站在台上,他的第一句话是:“我是来自理学院汤超老师课题组的岳浩远……”

汤超,我们刚刚报道过,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讲席教授、交叉科学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首任主任。

岳浩远最初就是被汤超吸引而来。

一年前,他参与了汤超牵头的一个“AI+生命科学”的研究项目。他发现计算机科学原来可以做更多,他想要转向AI与工程、科学结合方向。“要是能跟着汤超老师读博,那可就太好了!”

此前,岳浩远并没有确定自己未来的去向,“因为读博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人生决定,我觉得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遇到契合的项目。”但汤超的出现、AI for Science的诱惑,让他心动了。

顺理成章,他向西湖递交了申请。

但读博,终究是人生的一大重要抉择,至少决定了他未来5年的去向。那段时间,岳浩远的内心充满了兴奋,也夹杂着不少的迷茫和焦虑。“未来的导师是怎样的?课题组的氛围如何?我将要面对的研究,到底是不是我真正的所爱?”

为了寻找答案,他决定以访问学生的形式申请来到西湖,进入实验室看看。

也就是说,今年春天,他提前抵达云谷了。

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岳浩远默默考察西湖。

他发现,汤超如果在办公室,门总是开着的,学生随时都可以去问问题,导师也很愿意和大家一起讨论;

学校核心建筑之一“学术环”,不仅外观漂亮,更重要的是连接各个学院楼,让上百个实验室实现“互联互通”;

校园里24小时供餐,大多数教授都住在校内,经常在路上偶遇,这里更像一个“科学家社区”……

他也在近距离考察科研。

刚刚入门,他做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实验,更多的是熟悉环境、看看师兄师姐们如何工作,偶尔搭把手,和大家聊聊天。但恰恰是这段经历,让他看到了科研最真实的样子:“它不总是激动人心的突破,更多的是苦思冥想的瓶颈和反复试错的枯燥,当然,也伴随着那灵光一闪的巨大喜悦……”

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小组讨论血管形成的过程,希望使用模型模拟去复现这一过程。初期他们尝试了很多纯物理纯数学的方法,但是结果不尽人意。之后广泛和相关联领域专家交流,决定采用符合因子分布的一个模型,效果很好。从瓶颈试错,到灵光一现的巨大喜悦,岳浩远也算“亲历”了一次。

他更是在考察自己的内心。

科研的道路上,孤独和挫败感是难免的。当一个实验反复失败,当一个思路走进死胡同时,怎么继续走下去? 岳浩远问自己:“我做这件事,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所做的,也许只是让某个工艺流程优化了0.1%,也许只是为某个宏大理论提供了一块小小的拼图,但正是这些微小的改变,背后都连接着推动世界前进的价值。”当把眼前的具体工作和这份价值感联系起来时,他觉得脚下的每一步,会走得更踏实、更有力。

“我们常常把读博比作一场漫长而艰辛的远足,”岳浩远说,“选择这条路,就意味着接下来的几年,需要我们心无旁骛、全力以赴;需要我们像一位工匠,日复一日地打磨自己的技艺;需要我们用严谨的逻辑、扎实的数据,去为我们的学术大厦,砌上第一块基石。这条路考验着我们的智力、体力,更考验着我们的专注和勇气。”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能收获一份优秀的学术成果,更能找到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发现那束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光芒。”


前路漫漫

亦灿灿可期 

让我们彼此支持

互相鼓励

一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