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西湖新闻 大学新闻

新生代表吴林峰:能和这样的人一起创造未来,何乐而不为?
大学新闻
公共事务部 2022年08月31日
媒体联系 张弛邮箱: zhangchi@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在你们来到西湖大学的第一天,我希望你们就为自己树立一个高远的目标,那就是做追求卓越的创新者、做引领未来的创造者。请记住,在本科阶段,你们主要是学习知识、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而作为博士生,你们将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这是校长施一公在博士生开学典礼上讲给新生的话。

坐在观众席第一排的吴林峰,记住了这句话。作为2022级博士新生发言代表,他结合在康奈尔和西湖的所见、所闻、所感,讲述了自己对博士阶段的理解,以及为什么选择西湖大学开启这段非凡的探索。

吴林峰本科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去年5月以物理和数学双专业毕业,今年被西湖大学理学院录取,进入“二维材料和量子输运”实验室。


(以下为发言原文)


第一个感受来自康奈尔大学的求学经历,简单说就是五个字:“批判性思维”,这是美国高校最重视的能力。


记得大一的力学课,有同学举手质疑老师指出的最大静摩擦大于等于滑动摩擦这一物理现象,为什么会大于?什么情况下是等于?老师对同学的质疑表示肯定,并当即调整了课程安排,把滑块、砂纸、斜面等器材搬进教室,现场验证这一现象。


这节课的后半部分变成了别开生面的讨论课,同学们大胆假设,“瞬时加速派”、“材料特性派”、“接触面不完美派”等各种猜想纷纷涌现。虽然最后并没有得出结论,事实上直到今天,摩擦力依然没有被足够完美地理解,但是这节课有没有刺激到大家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答案毋庸置疑。


不迷信权威,不陷入思维定式,在每一环逻辑推理中寻找漏洞,才能捕捉更多科学突破的契机。


第二个感受是“学术交流和学术展示”已成为名校眼中科学探索的必备要素。


如今,科研不再是科学家在车库或小作坊中进行的工作。跨学院、跨学科、跨项目交流比比皆是。在美国顶尖大学,每个专业、每周都会请其他学校的学者来做报告。我所在的学校,几乎每节物理课都有实验要求,并且期末还要用海报展示实验内容。


正是这些训练,让我今天能够有自信站在这个讲台上,和各位分享我的故事。

第三个感受来自一场短暂的西湖之旅。


今年2月,我有幸成为西湖大学的访问学生。恰逢南京大学缪峰教授来西湖做一场学术报告,在提问环节,西湖大学PI争先恐后地提问,和缪教授进行了热烈交流、激烈碰撞。我瞪大眼睛见证了高手过招的精彩一幕,西湖PI们提问的热情和问题的质量,让我深刻感受到他们对科学的真爱。


这样的场景,不止一次出现。


我旁听了开题报告,见证了毕业答辩,参与了夏令营期间的实验室海报展示,一次次看见西湖学子与导师们争得面红耳赤,闻听博后与导师精彩的“吵架”故事。这些激烈的碰撞与交锋,恰恰体现了这所大学平等、包容的学术氛围,也最容易激发创新的火花。


我意识到,这所“小而精”的大学,虽然历史还不够悠久、文化还不够深厚、名声还不够响亮,但唯独不缺“批判性思维”和“广泛的学术交流”。而这,正是成就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不二法宝。


说到这里,我想我已经回答了最初的提问。


在西湖,我看见了一群优秀的导师,看见了一批纯粹的科研人,看见了他们挑战人类认知的大胆想象,看见了他们耕耘科学创新的理想沃土。能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追逐自己的梦想,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