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西湖新闻 大学新闻

倒计时!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将于10月23日正式启用
大学新闻
张弛 公共事务部 2021年10月12日
媒体联系 张弛邮箱: zhangchi@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3年前我们栽下了“梦想的种子”,终于要迎来收获的日子。

10月23日,经过3年建设期,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将正式启用。

云谷校区总规划面积1484亩,本次启用的是一期建设用地634亩和二期室外运动场地123亩。包括42座建筑、10座桥梁,总建筑面积45.7万方。

其中,西湖大学最核心的教学科研所在地“学术环”,学术思想碰撞交流所在地“学术会堂”,以及行政服务中枢“行政楼”和“师生服务中心”,都将在下周六与大家正式见面。

云谷校区全景图


我们曾无数次畅想,效果图上的学术环、学术交流中心、学术会堂、行政楼、师生服务中心、食堂、公寓……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也满怀期待,三大学院、数百个独立实验室,将在学术环里展开思想交流与碰撞。

如今,这一切都将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将是西湖大学创办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将是我们全新的开始!



学术环位于西湖大学最核心的区域,是西湖大学师生进行科研教学和相关活动的主要场所。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分布在四个建筑组团中,通过一个环形“长廊”相互串联,创造最适合于学术交叉的物理空间。


其中,基础医学楼位于学术环西侧,与生命科学楼相邻,地上面积约为 2.2 万平方米,可容纳 51 个独立实验室。


生命科学楼位于学术环西侧,地上建筑面积约为 2 万平方米,可容纳 47 个独立实验室。


理学楼位于学术环南侧,地上建筑面积约 2.3 万平方米,可容纳 89 个独立实验室。


工学楼位于学术环东侧,地上建筑面积约为 4 万平方米,可容纳 90 个独立实验室。


学术会堂与学术环遥相呼应,是西湖大学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学术活动、开学典礼及文艺演出的场所。建筑地上、地下各二层,建筑面积共 11540 平方米。


学术交流中心位于学校主出入口处,是大学的形象建筑之一,地上建筑面积18974 平方米,地下 19360 平方米。该中心主要用于举办国内外大中型会议、学术报告会、技术交流会、人员培训会、来访接待活动、校园庆典活动等。


行政办公楼是行政职能部门的办公场所,地上建筑面积 8311 平方米、地下面积2730平方米。


师生服务中心规划地上建筑面积 8155 平方米。主要包括师生办事大厅、报告厅、办公室、临时图书馆等。


二期室外运动场地包含校园田径场及体育配套综合用房。田径场内包含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体育配套综合用房建筑总面积 950 平方米,包含体育教研室、活动接待用房、设备用房等,为师生在田径场活动提供辅助使用和休憩场所。


学生食堂


云谷建设时间轴

2015年6月

《筹建西湖大学(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杭州签订。西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推进西湖大学(筹)项目联络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全力以赴推进校园选址工作。

2016年5月

西湖区和校方紧密合作,开展西湖大学主校园的选址工作,属意落子云谷。

2016年11月

市委市政府正式确定西湖大学选址云谷。

2017年7月

德国海茵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方案在全球6家建筑事务所的竞赛中中选,Gunter Henn教授担任首席建筑师。方案搭建环形水系,将学术环作为大学的核心,从而构筑起学术环、水环、生活环的有机融合,不但创造了和谐舒适、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更体现了西湖大学跨学科研究、跨领域合作的办学理念。

2018年4月3日

在浙江省举行第五批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校园建设工程启动仪式上,云谷校区启动区开工。

2019年1月18日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联合体中标云谷建设项目。这家中国著名的建筑集团,曾打造上海东方明珠塔、中国首条磁悬浮列车、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国家会展中心等经典项目。

2019年4月3日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全面开工。

2019年11月

西湖区与西湖大学首次提出了区校共建“西湖大学城”的概念。

2020年1月

西湖区与西湖大学正式签订《区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达成了“西湖区负责硬件,西湖大学负责软件;西湖区负责建设,西湖大学负责运营;西湖区负责环境,西湖大学负责办学”的发展共识,合力加快云栖、云谷两个校区,以及三个配套产学研基地建设。

2020年4月

西湖区成立西湖大学城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西湖大学城规划建设。

2020年6月30日

一期建设项目全面封顶,为西湖大学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1年6月

西湖区成立杭州云谷发展中心,并挂牌西湖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做好西湖大学城规划建设、产业培育、政产学研合作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