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西湖新闻 招生动态

干货 | 推免生报名西湖大学前,来听听学姐学长怎么说
招生动态
张弛 公共事务部 2020年08月18日
媒体联系 冯怡邮箱: fengyi@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5270350
公共事务部

10天前,我们发布了《2021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推免生预报名通知》。本周日,西湖大学即将迎来自己的第四期博士研究生,在这样一所年轻的大学里读博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很多人还是充满了好奇。

所以,今年我们采访了5位手握着推免资格走进西湖的学长学姐。

他们中,有的人在学校大门都还没建好时就来校报到,两年来见证了西湖大学的每一点成长;有的人一周前刚刚走进这方小小的校园,却已经感受到这里的与众不同,对未来的一切充满向往。

他们眼里的西湖大学,也许不是最全面的,却是最真实的;也许不是最完美的,却是最可爱的。


来西湖大学之后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孙博爱(2020级博士研究生)

“在北京大学学了四年物理,也尝试过很多不同方向,最终确认了两点——

第一,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我到现在都记得,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后在清华听了一场施一公校长的演讲,有句话记忆犹新,施老师说他为自己是一名科学家感到自豪,因为“I am a scientist, I have knowledge.”

第二,我的兴趣在机械工程方向,比起发现问题,我还是更热衷于解决问题。我从小喜欢飞机舰船,蛟龙号成功海试当年,我就知道船上有个关键人物叫崔维成,后来得知崔老师在西湖大学工学院招学生,我就报了他的实验室。

不算夏令营的话,我在这个学校里只待了不足一周,但我能明显感受到这里很安静、很清静、很小、很紧凑,是个做科研的好地方。我的缺点是个性比较浮躁,所以这里的环境恰好很适合我沉下心来。

我觉得人生需要挑战一下,所以我来了。”


许卓锴(2020级博士研究生)

“虽然还没有正式入学,但我已经参加过好几次林效老师实验室的组会,听着师兄师姐讨论的内容,看着林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我觉得是挺震撼的。

记得第一次组会,老师就直接掏出了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然后指着上面各种各样的元素,讨论接下来可以做哪些东西。

这样为什么就震撼了?

因为我觉得在这里做科研,不会因为这个东西没做过就犹豫,不会因为那个东西非常难就放弃。在这里,大家往往是有了想法,就会马上付诸实践;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就会立刻着手去做。可能这个领域此前少有人探索,可能会遭遇很多很多次失败,但就像面对眼前这张元素周期表一样,没有人设限,我们可以设法去探究各种组合的晶体,探究其中蕴含的无比丰富的物理性质。

一开始真的非常难,因为经验很少,但在一步一步去攻克每一个小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最初觉得困难的问题慢慢被解决了,这种感觉很不一样。”

什么是心无旁骛,什么是自由探索,什么是小而精的校园独有的那一份科研氛围?孙博爱和许卓锴这两位即将入学的2020级博士研究生有了答案。


申请博士研究生可以跨专业报考吗?

尚兴港(2019级博士研究生)

“很多同学在高考填志愿时,也许没想好、也不了解大学的专业。所以推免是重新选择的机会,如果能够以自己真正的兴趣为着力点,去学习一些新专业,会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比如有些同学高中很物理不错,但是进了大学才发现,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根本是两码事。我本科是学材料学的,但是经过学习,我发现我对光学领域更有兴趣,后来就选择加入工学院仇旻实验室了。

报考和面试时,我能明显感受到,老师在意的不只是学生的专业背景,学生的科研态度、对学术的热忱等素质是老师考察学生的重中之重。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开放性,在西湖大学,学科交叉不止是说说而已。同在工学院的周南嘉老师从事微纳尺度3D打印研究,在仇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目前在周老师的实验室进行联合培养,想尝试用最新的增材制造方法来实现新型光学器件的制备,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可能在未来改变世界的新兴技术。这个想法源自一场小型交流会,当时我听了周南嘉实验室的报告,才知道原来3D打印还可以小到微米纳米的尺度,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项目。

像这样的交流会,在西湖大学很常见。各学院的Happy Hour,研究生会组织的WeSalon等,这种活动看似只是我们实验之余的一种休闲调剂,但实际上只要用心交流,仔细思考,会有很多意外之喜。”

西湖大学不仅鼓励跨专业报考博士研究生,也鼓励入学的博士生们多走出实验室交流“串门”,创造更多的学科交叉可能。


西湖大学如何培养本科起点的博士生?

孙浩博(2018级博士研究生)

“我已经在西湖大学两年了,去年刚修完施一公校长的课——《生命科学逻辑》。比起基础理论和概念,这更像一门偏向于讲科学史和科学素养的课程,每周两次,上了整一个学期。

这堂课的期末考试是每个人做一个presentation,平时也会有考试,都是施老师出的题,题目不难,但都是闭卷考,考察的是对平时上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上完这堂课感受最深的是,施老师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真的太强了。他上课从来不用PPT,生物学里那些生物反应或循环,他随手就能在黑板上画出来。其中一些内容,我们虽然也很熟悉,但真让我直接完整地画出来,还是很难的。”


李旖旎(2018级博士研究生)

“西湖大学是全英文教学,所以除了专业课,学校也给我们安排了英语课——科研英语、英语口语、学术写作,面面俱到,蛮有意思的。

一位叫Paul的外教老师,非常用心,在英语训练上十分严谨。每一次作业他都会认真地批改,以邮件的形式反馈并录制video解释他觉得能够加强的部分;他曾指出我的英文presentation在架构组织上有问题,建议我试着转变英文的思维模式来组织内容。他也愿意花费接近三小时时间,用一对一私教的模式,帮助指导我的报告,简直太值了。

每一次找Paul指导,他都很用心、也很耐心,有时甚至直接上手教我改PPT……”

西湖大学鼓励PI们开课,讲席教授更是带头上课,你在夏令营或者开学典礼见到的大佬们都会亲自走上讲台。2018级推免生孙浩博和李旖旎分享了一些他们上过的那些课。


科研之外的西湖生活是怎样的?


孙浩博(2018级博士研究生)

“要不是疫情,西湖大学会组织很多学术讲座,我们也有很多机会接触到领域内的大牛。去年,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Craig C. Mello教授、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da Yonath,都来西湖大学做过讲座。

怎么说呢?能够听听学界、业界大牛来讲讲他们的研究和故事,就好像可以从每天枯燥的科研生活中抬起头来,看看偶像们的世界,给自己打打气、鼓鼓劲,这也是偶像的力量。”


尚兴港(2019级博士研究生)

“尽管西湖大学是个理工类院校,但一直很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经常举办一些文史类的讲座,虽然这些分享与我们的科研方向相关度不是很大,但当我们真的静下心来用心聆听时,却发现人文艺术的智慧在生活和科研中无处不在。

我感触蛮大的是郦波老师和单霁翔院长的讲座。他们的故事启发了我,不要以为做理工类的研究,只能为我们学科服务,实际上它可以更多地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到和别人的相处中去。通过和这些人文艺术大咖的交流,我们感知到以后的工作领域比我们想象得要大的多,也感受到科研本身更加有意义。”

讲座是大头,但是不仅仅只有科研……


以上便是我们对五位学长、学姐的采访实录。

过了这个周末,西湖大学在校博士研究生数量将超过600人——有的人已经坚定前行的方向,即使途中遭遇失败也依然不断尝试;有的人还在不断摸索,发掘自己未来的更多可能。

唯一共同的是,在属于他们的那个收获的季节,他们都选择了这里,成为西湖大家庭的一员。

如今,西湖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项目预报名通道即将关闭。

申请者需登陆西湖大学博士生招生系统:graduateapply.westlake.edu.cn,选择“推免生预报名系统”,填报并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学校将根据申请情况组织初审并公布入围面试名单,面试具体时间和地点将以后续通知为准。

加入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奔跑,一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