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网站、位置和人员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和很多十几岁的男生一样,任兴洋喜欢打游戏。
游戏中的每一次蓄力,不论成败,都曾给他带来即时刺激。这种情绪反馈机制,差点在高三那年,将他从年级前十,推向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校长施一公在本科招生宣讲直播中说过,年轻的孩子有一点迷茫很正常,关键是找到一条往前走的路。
任兴洋现在回想起来,是三个时刻,让他及时回到了理想的设定里。
2022年夏天,突击“蓄力”两个月后,任兴洋以优异的成绩,录取为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
01
高考首考,砸了
2022年的第一个月,是浙江省的高考首考。
任兴洋就读的是湖州中学创新班,班里都是读书的好苗子。高一和高二两年,任兴洋几乎都排在年级前十,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完全不需要担心他的功课。
只有任兴洋自己知道,好像哪里不对劲。
“打游戏的时间开始变长,到后来连作业都来不及,一门课不交,两门课不交……直到高考首考,四门课只考了401,物化连90分都不到……”
他知道时间紧迫,知道应该奋起直追,当然也知道应该怎么学,但就是没有动力。就像向日葵离开了太阳,不知道该往哪里看,便连头也不想抬。
他说,迷茫了。
3月下旬的一天,班主任陈利又一次找他谈话。这次,陈老师给了他几个具体的目标——“这些学校,你可以去试一试。”
西湖大学,是其中一个。
这是他第一次听说有这样一所大学。迷茫之外,多了一点好奇。
湖州中学五位同学被西湖大学录取
(右一是任兴洋)
02
宣讲那天,哭了
再一次听到西湖大学,是不久后的3月31日。
当天,选考物理和化学的高二、高三学生都接到通知,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要到学校来招生宣讲。了解这所新学校,这是最直接的机会。
宣讲预计一两个小时,任兴洋带着作业就去了。正做着题,现场一位老师提醒他:既然来了就认真听,要做作业不如回教室去。
这可能是他第一次因为写作业被“批评”,于是本子一收,他连施老师的面都没见着。
任兴洋说,那天一个人回到教室,坐在后排偷偷哭了一场。
有点委屈,自己只是学习,并没有捣乱;
还有点惭愧,老师的提醒并没有错,如果不是冲动离场,收起作业听宣讲就好了;
甚至有一点羞愤,首考失败的两个月来,那些郁结在心里的无力、焦虑、苦闷,一股脑地跟着眼泪宣泄出来。
03
恶补化学,拼了
哭过就哭过了,任兴洋没有立下什么flag。
只是从那天起,似乎有了相对明确的方向,他去网上搜了西湖大学的招生要求,看了施老师线上直播宣讲的回放,踩着截止日期提交了报考申请,同时开始在每一门功课上默默“蓄力”。
有一天,教化学的刘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在任兴洋眼里,刘老师和自己父母差不多年纪,把同学们当自己孩子,很敬业,也有些唠叨。
刘老师跟他说:你的化学再不赶上来,别想考上好大学。
此后的每周六晚上,刘老师都在线上给任兴洋一对一“开小灶”。“主要是查漏补缺,一讲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这样的课上了四周,我很感激刘老师。”任兴洋说。
高考出分那天,老师、同学、家人都给任兴洋发来祝贺消息。物理、化学接近满分的成绩,连他自己都有些意外,也十分满意。
任兴洋在本科生西湖家宴上出场
这三件事,让18岁的任兴洋离理想更近,也离自己更近了。
入学西湖大学,尽管导师建议大一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中选择一到两门,但任兴洋仍然将三门课全选了。
比起半年前的自己,他现在对自己的了解更清晰。
“我和其他同学不一样,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需要通过通识课去寻找;另外,我这个人还是需要加点压力,自己‘卷’一下自己。”
一人一策培养、专业自主选择,正是西湖大学吸引任兴洋的地方。他记得施老师在招生直播中说过,选择专业要经过深思熟虑,要结合自己的兴趣,西湖大学希望通过多方面的交流、通过了解每个人的特色,为年轻的孩子们设计一条往前走的道路。
而现在的任兴洋,正是在为两年后的自己“蓄力”。
最新资讯
大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