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西湖新闻 2024本科招生

亲历丨近半数访学伯克利,西湖首届本科生赴美交流名单出炉
大学新闻
冯怡 公共事务部 2024年03月21日
媒体联系 张弛邮箱: zhangchi@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昨天,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中,5位报名杜克大学访学项目的同学全数收到了录取通知。

不久前,27位同学收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来的访学offer,他们分别申请了该校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化学、数据科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及工程、数学等专业。还有5位报名伯克利物理专业访学的同学,将于本周陆续接受面试。

其他同学的海外交流“第一志愿”,包括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也正在等待申请结果。

全员海外交流,是西湖大学培养学生创新领导力的重要一环。截至目前,学校已与21所海外一流高校签订学生交流交换协议,每一位本科生都将根据自身专业和选课情况择校前往,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交流学习。

为什么要这么做?

西湖大学生长于全球化的时代。校长施一公曾说,大学的责任不仅仅是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同等重要的是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能够引领未来的青年人才。而全球视野,是未来创新领导者不可或缺的品质。

具体到每一个本科生,“全球视野”是什么?

是从西湖大学出发走向世界,去探索不一样的可能性。


比如,探索不一样的课堂

大一入学时,任磊就知道,大三需要出国学习。但是去哪里、学什么,对于刚刚从中学毕业的他来说,还没有概念。

“伯克利”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任磊的学习中,是吴从军老师的《普通物理》课。

吴从军,是清华的本科、北大的硕士、斯坦福的博士,回国前任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物理系正教授,现为西湖大学物理学讲席教授、博导。多数本科生都知道他,因为他开设的《普通物理》,有着出名的“劝退”难度。

这堂课,从《费曼物理学讲义》入门,随后采用的教材便是《伯克利物理学教程(Berkeley Physics Course)》。

“两本教材都很有意思,但不同于费曼讲物理,伯克利的这本教材加入了很多数学物理的实例。”任磊说,这让他对于编撰这套教材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了兴趣,除了名校光环之外的、具体的兴趣。“想去听听伯克利的物理专业是怎么上课的,他们也用这套教材吗,还是有不一样的东西?”

选择物理学专业的首届本科生,几乎都去了伯克利。

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发布的世界大学榜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全美排名第一的公立大学,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学校坐落在美国旧金山湾区伯克利市,百余年校史上共培养出35名诺贝尔奖得主。

“《奥本海默》里的吴健雄,鼎鼎有名的华人物理学家,就是在伯克利读物理的。”任磊很兴奋,再过几个月,就要和儿时的偶像成为校友了。

这还不是全部。

尽管只去一学期,但任磊对于自己在伯克利的规划已很长远。

和其他同学一样,他最近常常在伯克利官网上查找信息,锁定了两门专业课——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以及一个实验室——Michael Crommie教授的实验室。

这是因为,在以科研见长的西湖大学校园里,任磊想参与的物理科研实训,需要接触高更阶的课程。

“要参与到真正前沿的物理实验中,一定是有门槛的,比如需要学习像固体物理这样的前置课程。”他打算,利用伯克利强大的物理专业课程体系,为自己提前做好准备。

任磊的学术导师是陈虹宇,耶鲁毕业,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理学部副主任,他在西湖大学的实验室致力于推进纳米合成的控制力,是化学方向的。任磊的科研训练主要在这里进行,花了一年多时间试着“长金线”。

今年秋天,他想去伯克利找Michael Crommie教授碰碰运气。“都是纳米科学,Crommie教授是物理方向,我在虹宇实验室学过一点点化学方向,不知道能不能请Crommie教授指点我一二。”

海外访学的意义,对两年前的高中生任磊来说,可能是面目模糊的;但今天的任磊,显然已经有了清晰的目标。


或者,探索不一样的文化

遗传学讲席教授、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曾在开学第一课上讲过:创新也许需要智力、技能和知识,但更需要动力、恒心、机遇和冒险。

毛昇就是一个热爱冒险的年轻人。

在所有海外交流申请中,他是唯一一个申请康奈尔大学的。

问他为什么,他说最初甚至想独自一人去更远的地方。

毛昇的学术导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杨剑,曾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致力于统计遗传学、基因组学研究。受导师影响,毛昇原本期待着一场南半球的冒险。

他找了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的多位博导,在了解科研文化和专业课程的同时,重点咨询了海外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

两者之间不断平衡、取舍之后,他选择了美国,选择了藤校康奈尔。这是一所知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主校区位于美国纽约州,曾培养出51位诺奖得主。

整个过程中最打动他的,是教学事务部的张楚翘老师,为他写了一份相当完整的《康奈尔非正式生存指南》。这是一份10页的PDF文档,图文并茂,涵盖校内校外的衣食住行,是张楚翘作为康奈尔毕业的校友,为本科生海外交流特别准备的。

还有杨剑实验室的一位博士生学姐,本科也是从康奈尔毕业的,为毛昇的选课提供了很多帮助。

“海外交流,对我来说最大的不一样,是去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于只身一人前往“康村”,毛昇一点儿也不觉得孤单,他曾在暑期的国际高中生夏令营当过志愿者,这次去美国打算去不同的城市回访那个夏天认识的新朋友。“探索一个全新的文化,不就是要实地去到那里,去体验那里的城市,结交那里的朋友?”

要去伯克利学生物的任颂楠,也对大洋彼岸的校园生活充满期待。

伯克利生物学专业的申请流程有些不一样——不同于其他学校、其他专业的在线面试,2月底,伯克利的老师从美国“飞”过来,线下面试了这群同学。

在云谷校园的一个会议室里,任颂楠的表现自信、自如。

“经历了一年的专业课全英文授课训练,多数同学都已经熟悉课堂对话和专业词汇。”任颂楠初中就是宁波外国语学校的,外语底子不弱,他还有一个特别的学英文方法,“我喜欢看NBA和NFL的比赛,以前只是看比赛,后来会去听英文解说,练听力,找语感。”

也正因为如此,任颂楠尤其关注美国大学校园里的社团活动,可以是他本来就热爱的篮球、橄榄球,可以是他在校运会上擅长的短跑,也可以是全新的未知的尝试……


甚至,探索不一样的专业

陈嘉昊的“不一样”出乎意料。

他的学术导师是吴从军,物理的;他的专业选择,也是物理——他的海外交流,选择了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数学。

不久前,物理学讲席教授吴从军布置了一份特别的作业,让大二的程子正和陈嘉昊两人去自学研究伊辛模型,一个诞生于百年之前的、物理学家为了寻找答案而建立的数学模型。

程子正偏爱物理,但陈嘉昊相反,更欣赏数学之美。

大二的本科生,已经慢慢探索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在“官方”学术导师之外,“偷师”已经成为常态,很多人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官方”学术导师。

陈嘉昊的“偷师”对象,是理学院数学系的博导王子鹏。

“子鹏老师的办公室里有一块大黑板,我遇到难题时,就会到他办公室里讨论。”陈嘉昊在王子鹏的指导下自学了数学分析,目前正在按照王老师推荐的书目学习复分析。“有时候半小时、一小时能解决问题,有时候可以在黑板上演算一下午。”

当然,前往伯克利学数学,也是要和自己的兴趣结合一下的。

AI+数学,是当下新兴的、热门的交叉科学方向。这样的跨学科交叉也正在西湖校园里发生,校园里的数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比以往任何时间都走得更近,沟通得更为密切。

陈嘉昊在伯克利的官网上找到了“对胃口”的专家——数学、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教授 Bernd Sturmfels,他是计算代数几何领域的著名专家。

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向,哪怕会拖慢自己的专业学习进度,“也是值得的”。

为什么?

因为西湖大学数学讲席教授Thierry De Pauw说过,不同学科背景、教育背景、文化背景的人,能够因为同样的科研兴趣聚拢到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很可能合作出不一样的想法。而这样的想法,说不准会影响未来的哪一次创新尝试。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荣休校长、西湖大学顾问委员会成员理查德·雷文,曾在耶鲁第300届本科生毕业礼上说——

“在未来的道路上,你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全球化必然使你所从事的职业和你所结交的朋友超越我们的国界。”

“记住,你们与60亿人共同分享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