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网站、位置和人员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当时节转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江南一带的古人们习惯前往水滨春游,称之为修禊。在著名的《兰亭集序》中,“书圣”王羲之记载了他与友人们在兰亭的一次春日聚会,感慨良多。当群贤毕至时,学识和思想,就迎来了流动的盛宴。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里,西湖大学也希望让科学与知识,流向更远的地方、走到同学们的身边去。
在刚刚过去的3月13日,理学院、理论科学研究院的两位数学教授、两位曾经的奥赛金牌得主——陈华一、Ivan Fesenko,走进“数学家之乡”温州,由此拉开了西湖大学2024年“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序幕。
本月,施一公校长领衔,西湖大学首批参加2024年“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博导们将奔赴浙江各地,与大中小学生面对面。
同学们将听到包括但不仅限于材料科学、疫苗设计、人工光合作用、人工智能、免疫与健康、宇宙探险等主题的精彩分享,以及科学家们个人成长的经历。
材料科学讲席教授黄嘉兴,他是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学者奖、德国洪堡研究奖获得者;
化学生物学讲席教授杨丹,她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陈氏有机化学纪念奖、百时美施贵宝基金会有机化学合成奖获得者;
分子细胞生物学讲席教授管坤良,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麦克阿瑟天才奖、吴瑞奖的获得者;
化学讲席教授孙立成,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化学会会士、英国化学会会士,瑞典皇家科学院沃尔玛克奖获得者;
人工智能讲席教授金耀初,他是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IEEE计算智能学会主席、德国洪堡人工智能教席奖获得者……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依托自身前沿科学研究和一流人才优势,以播洒科学种子为主线,致力于将“科学家进校园”打造为具有“西湖特色”的科普品牌。
现在,“接力棒”正在接续传递中。同学们,向西湖的教授们提问,你,准备好了吗?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视实际情况,主讲人名单可能会发生调整)
陈虹宇
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海鸥项目、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项目、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个人简介
199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在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起在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任助理教授;2011年升为终身教职副教授;历任化学系副主任 (Deputy Head)、数理学院副院长 (Associate Chair)、理学部副主任 (Associate Dean)。2016年加入南京工业大学,共同组建了先进化学制造研究院,任执行院长。2021年7月加入西湖大学,任理学院教授、校长助理、δ书院院长。
研究方向
致力于推进纳米合成的控制力,发展新的合成方法(类似有机反应),发现其背后的机理,并应用这些工具拓展新颖的纳米结构,探索新型应用。其发展的合成方法包括1)通过固-固界面的构筑,连续调控核-壳、偏心、Janus等纳米结构;2)纳米线的溶液操作方法,如盘旋成圈,扭转成麻花,编织成绳等;3)手性纳米结构的构筑;4)位点选择性的多步纳米合成;5)新的操控手段,如通过宏观载体的拉伸,超声造成弯折,外磁场诱导变形等。共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发表在高影响力杂志(IF>10)的文章有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培育项目各1项、新加坡科研项目14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杭州市领军型创新团队项目一项。其培养的博士、博士后中,有18人成为国内外的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邓力
个人简介
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随后获得美国癌症协会博士后奖学金,在哈佛大学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受聘于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和 Orrie Friedman终身讲席教授,2011-2014年担任布兰迪斯大学化学系系主任。2018年7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现任西湖大学徐益明讲席教授、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理学院执行院长。
研究方向
致力于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及机理研究,以及相关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并在该领域取得了原创而系统性的奠基性成果。国际同行公认其为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之一。邓力教授有关弱键有机催化的系统性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其建立的新概念、理论和策略,被世界各地大学及工业界实验室广泛应用于新型催化剂和新反应的开发。邓力实验室开发的多种催化剂和催化反应也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
董晨
个人简介
198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1996年获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博士学位,1997至2000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免疫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曾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免疫学系终身讲席教授、炎症与肿瘤中心主任。2013年回国工作后,曾任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等。2023年至今担任西湖大学免疫学讲席教授,西湖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研究方向
主要致力于免疫学的研究,在T细胞分化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做出了多项开创性贡献,其研究对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也给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其中定义Th17和Tfh细胞的工作,2021年被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评为免疫学过去20年最重要的20项突破中的两项, 也在2022年被Nature Milestones列入T细胞领域历史上的20个重大里程碑。曾七次被评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董晨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首届新基石研究员,曾获得2009年美国免疫家学会BD Bioscience研究者奖、2019年国际细胞因子与干扰素协会Biolegend-William E. Paul Award奖、2024年美国免疫学家协会杰出会士,他还被授予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吴杨医学奖等。他是基金委“炎症生物学与疾病”创新群体负责人。
管坤良
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麦克阿瑟天才奖、吴瑞奖、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
主要致力于细胞生长调控和肿瘤发生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在mTOR和Hippo通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嘉兴
个人简介
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专业,2004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随后受米勒研究奖资助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工作。2007-2021年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21年8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任材料科学讲席教授,材料科学方向负责人,教师代表校董,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致力于通过分子及微纳尺度上材料结构单元的制备和组装,来实现相关新材料的设计和创造,包括新型聚电解质材料、碳基纳米材料、金属纳米材料以及功能涂料和涂层。研究风格结合好奇心驱动的发现和问题驱动的攻关,一方面创造新知识和新材料,另一方面培育学生的科学直觉并解锁其创造力。
金耀初
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洪堡人工智能教席奖获得者,IEEE计算智能学会主席
个人简介
1988年、1991年、1996年分别获浙江大学电机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获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神经信息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1991-1997年在浙江大学电机系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1998-1999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工业工程系做博士后,1999-2010年在本田(欧洲)研究院任资深科学家、主任科学家,2010-2021年在英国萨里大学计算机系任讲席教授、杰出教授,2021-2023年在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任洪堡人工智能教席教授。2023年10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任人工智能讲席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致力于可信及通用人工智能研究,包括研究高性能、具有隐私保护能力及安全、可靠的数据驱动优化与机器学习技术,同时从生物演化、发育的基本原理出发,探索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新途径。
李凌
澳大利亚研究基金委青年研究奖、昆士兰大学杰出研究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致力于复杂环境水文系统的研究,在陆地、海洋交界带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和滨海湿地生态水文耦合机制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他的研究推动了该领域新兴概念和研究方向的发展。
孙立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化学会会士、英国化学会会士,瑞典皇家科学院沃尔玛克奖获得者
个人简介
1984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92-1993年在德国马普辐射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1993-1995年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有机化学系做洪堡学者,2004年受聘瑞典皇家工学院分子器件讲席教授,2017年入选瑞典国家研究理事会瑞典国家杰出教授。2020年3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任化学讲席教授、西湖大学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致力于太阳能燃料与太阳能电池科学前沿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在人工光合作用关键科学问题领域具有深厚研究基础。
孙仁
UCLA前协理校务长、医学院资深副院长、香港大学前校长资深顾问
个人简介
1985年获复旦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博士。1997-2020年,历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药理学杰出教授、生物工程杰出教授。2020年就职于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任终身教授、讲席教授。2022年初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任系统生物学讲席教授、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致力于病毒学及免疫学研究,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整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结构生物学和数学建模研究病毒入侵宿主的机理。
许田
个人简介
1982年获复旦大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 生长调控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曾连续15年担任耶鲁大学遗传系副系主任及连续11年担任耶鲁大学校长特别顾问。他是镶嵌遗传筛选法等新方法的发明人,拥有几十项国际专利,多项专利成功产业化;他对教育情有独钟,其主持的遗传学课是二十年来耶鲁最热门课程之一。2018年至今担任西湖大学遗传学讲席教授、副校长。
研究方向
作为生长调控领域的创始人之一,该领域的重要调控基因和信号转导通道均为其实验室首先发现,为发育和疾病提供新机理,为癌症和罕见病诊断和药物研发作出贡献。近期展开计量和意识的神经行为和机理研究。长期担任《Cell》等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编委。实验室培养了三十多位世界各校大学教授,曾获耶鲁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复旦大学校长奖、中国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拥有四十多项国际专利,哺乳动物转座子和镶嵌遗传分析等多项发明为全世界广为应用,并成功产业化,长期担任罗斯伯格研究所/转化器科学委员会主席、复星领智转化器主席,多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
杨丹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陈氏有机化学纪念奖、百时美施贵宝基金会有机合成化学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国际有机化学基金会吉田奖获得者
主要致力于发展化学生物学,注重化学、生物、医学交叉转化研究,聚焦多模态探针开发与跨尺度生物成像,为人类疾病提供新的诊疗策略。
杨健
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协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会士,美国自然基金会早期职业研究奖(CAREER Award)、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工程学院杰出年青教授奖、宾州州立大学工程学院杰出研究奖、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协会Wallace H. Coulter健康研究创新奖获得者
个人简介
1996年及1999年获南昌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及物理化学硕士学位,2002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2003-2006年在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6-2012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生物工程系任助理教授(2011年晋升为副教授),2012转至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任副教授(2015年晋升为正教授),2019任宾州州立大学Lloyd & Dorothy Foehr Huck 再生工程讲席教授。2023年7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任生物材料及再生工程讲席教授、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主任、校长助理。
主要致力于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开发研究及应用,尤其在基于柠檬酸化学与生物学的生物材料及发光材料开发理论与应用研究领域卓有建树。
张鑫
美国斯隆研究奖、美国研究基金会Scialog研究奖、皮尤生物医学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奖、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早期职业奖、中美华人化学-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杰出青年教授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Kavli Fellow
个人简介
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2004年获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硕士学位,导师为韩克利研究员;2010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博士学位,导师为Shu-ou Shan教授,随后进入美国Scripps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导师为Jeffery W. Kelly教授。2015年,获聘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化学系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2020年,晋升长聘副教授,Paul Berg Early Career讲席教授。2021年入职西湖大学,受聘化学教授,细胞生物学教授。自2022年1月起,任西湖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兼聘教授。
研究方向
张鑫课题组聚焦于生物有机化学和蛋白质生物化学的交叉领域,以“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和聚集的化学生物学”为研究中心,瞄准此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技术和科学问题,为基础生物学和生物医药产业提供重要科学支持。张鑫教授目前担任Aggregate(Wiley)、Protein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Bioinformatics(Wiley)、Smart Molecules(Wiley)和 ACS Bio & Med Chem Au顾问编委。除科研工作之外,张鑫教授积极领导和参与教学实践与创新,在宾州州立大学讲授了4门本科生和1门研究生课程(选课学生超过1000人),获得2021年宾州州立大学Priestley杰出化学教学奖(The Priestley Prize for Outstanding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Chemistry)。
最新资讯
大学新闻
大学新闻
大学新闻
大学新闻
我在西湖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