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西湖新闻 2024本科招生

亲历丨一句话解读,西湖大学本科生书院“长这样”
大学新闻
徐珊 公共事务部 2024年03月27日
媒体联系 张弛邮箱: zhangchi@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什么是西湖书院?

上一篇,我们走入了西湖书院的建筑空间,“云参观”了即将落成的本科生书院大楼,欣赏了本科生即将学习、生活的空间场所。

但许多人也许依然会困惑,那么,西湖书院究竟是什么?

全员书院制是西湖大学本科生独特的培养模式——承袭中国古代书院之精神和传统,借鉴诸多世界名校之书院模式,西湖大学本科生实行“书院制”培养模式。在中国古代,“书院”以自由研习为主、集众讲授为辅,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令人心生向往;而在世界名校牛津、剑桥、耶鲁,"college"也成为其育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它打破原有按照学院和学科划分学生的传统——不同文化、语言、家庭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录取后,可在α、β、γ、δ四大书院中,自主申请心仪的书院,实现跨界的交流和融合。实现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这是西湖书院设立的初衷。

它是本科生们离开父母、独立求学后的另一个“家”,是在西湖的一项重要的身份归属——当学院引导同学们在学术专业领域探索未知,书院将帮助大家培养健全人格,在生活点滴中塑造并传承西湖文化。

以上,是西湖书院的“官方指南”。接下来,让我们把诠释的机会,交给书院文化的亲身体验者:2022届、2023届的西湖本科生们。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在他们眼中,西湖书院是什么?


机会

“我觉得西湖书院是一片沙滩,你可以拾起你所欣赏的鹅卵石,堆出如你所愿的城堡。”

——吴泽邦,α书院,2023级本科生

吴泽邦(后排右一)在蓝晒印染活动上

吴泽邦是唯一一位用上抽象、甚至有点浪漫主义的比喻来描摹书院的。在他眼中,书院就像是一片宽广的海滩,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实现自己的创意,挑战想做的事情。而同学们正如沙滩上的“鹅卵石”,当想要办成某件事时,可以汇聚集体的力量,从中精选出合适的鹅卵石,积沙成塔,搭建出属于大家的那个沙堡。

这或许是因为,吴泽邦在α书院学生自我发展委员会(SDC)——一个各个书院内部的学生组织——担任文化建设部的部长,关心着给大伙儿组织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比如,因为α书院的代表性季节是秋天,他们在去年秋末的时候,把校园的秋意做成了蓝晒印染,记录下了此时的风光——这个活动是同学杨涵的idea,吴泽邦很高兴能帮助她把创意落地;中秋节的时候,他也出主意举办了中秋节的活动,做花灯、穿汉服、玩飞花令、特色猜谜。其他书院的同学也热热闹闹地参与了进来……

事实上,这个现如今天天在琢磨如何让活动丰富起来、同时在课外钻研设计活动海报的同学,在高中从未有过活动组织的经验。书院,将机会带到了他的面前。


交叉

西湖书院是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进行不同学科交流的平台。

——李一舟,δ书院,2023级本科生

李一舟(右一)和同学在讨论问题

人人都知道,学科交叉刻在西湖的“骨髓”里,但其实它的具象形式,未必时刻都是“高精尖”的科研项目。在从公共空间到活动机制都鼓励着不同专业兴趣的同学多多交流的西湖书院中,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里,你都能找到它的存在。

就拿李一舟近期的一个经历来讲。

他曾经以为自己可能会选择物理或者电子信息,作为本科的专业方向,因此大一的课程里都选了相关的课业。但最近,他从几个书院同学那里,听说了生物、化学和实验课的内容,发现“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尽管大一的课业已无法更改,但在西湖相较自主的选课体系中,李一舟还“有的是时间”,在大二,他打算去听听生物和化学的课,再试试别的方向。

同时,也曾经有同学向李一舟讨教过,那门从开设之日起就在西湖“闻名遐迩”的《普通物理》,是不是真的那么难。“他说他也想去上,我就给他大概讲了一下,然后他现在应该也选了这门课了。”李一舟说。

就这么简单,在日常的“你问我答”中,不同方向的学科不再显得那么“隔行如隔山”,跨学科的交流与兴趣,也有了萌芽的雏形。


包容

“我觉得西湖书院是我的第二个幼儿园,我可以在西湖书院做我感兴趣但有些幼稚的事,我认同西湖书院开放包容的理念,我在西湖书院找到了志趣相同的伙伴,心态年轻的师长以及敢于展示、敢于试错的自己。”

——杨帆,γ书院,2023级本科生

杨帆组织的教师节活动

无论是西湖的课堂,还是书院的生活,主动性,一直是西湖本科教育中被反复提及和强调的一个关键词。主动探索感兴趣的科学领域,主动向导师勇敢发问,主动创立一个崭新的社团,主动举办一场想做的活动……主动性被鼓励、被支持,而它得以滋养的养分,正来自于杨帆所说的“开放包容”。

杨帆清楚地记得去年9月10日,她在书院做了一个庆祝教师节活动。那是她办的“第一个活动”——就在两天前,她刚刚上任2023级γ书院的班长,这是类似于书院“小家长”的角色,事无巨细地为同学们服务。活动当天,现场来了五六位本科生的老师,她设计了一些师生互动游戏,包括学术名词的“你画我猜”。其实“活动新手”杨帆很紧张,但她略微有点惊讶地发现,同学们都很捧场、完全不会令自己感到尴尬;在大家的支持下,杨帆也越主持越自信、越“起劲”了。

现在,杨帆正在脑海中构思一个月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相关的活动,她有了初步的想法,介绍说:“会以手工类为主,材料要容易获得,不能太难做,我本来想了中国结,但可能还是有点难,我自己都不会做……”说罢,她灿烂地笑了。


眼界

“西湖书院是与教授对话,开阔科研眼界的平台。”

——周以珊,δ书院,2023级本科生

马秋富的那场分享,人都坐满了,周以珊坐在侧面、用手机匆匆按下了照片

西湖的师生关系有点特别,亦师亦友亦同道;这大概是因为,在这个校园中,人人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就拿δ书院院长陈虹宇来说,他要求同学们直呼其名,叫他“虹宇”;每年开学典礼晚上举行的西湖家宴,四个书院院长们也与同学们一起“混坐”在长桌中,视角平等,不分师生。正因如此,当学堂之上的其他博导们,受邀走入同学们起居的书院,在西湖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由西湖书院发起的“与教授对话”是一个全新的主题系列活动,已经从“冬日教授对话”,走到了近期的“春日教授对话”。周以珊特别喜欢这个活动,在放松舒适的书院公共空间里,她和其他同学们已经一起聆听了5位讲席教授的面对面分享——金耀初、马秋富、黄嘉兴、李子青、杨健。

“那个场景非常好,一群同学围坐在桌子前,老师就站在屏幕前和我们很亲切地交流,讲述他们的研究成果、心路历程、海外求学经历,什么内容都有。其实对我们的帮助挺大的,因为作为新生,我们对很多方面都不了解,尤其是科研,可以听到他们的研究思路,对思维和眼界都有很大的提升。”周以珊回忆说。


建设

“书院能给予集体的归属感,不简单是参与集体的活动,更是能让大部分人都能参与其中建设书院,用自己的言行创造书院的文化,并且在这个平台上提升自己。”

——沈皓天,α书院,2022级本科生

沈皓天正在“英语月”活动分享

2022年的夏天,当西湖第一届60名本科生之一的沈皓天加入α书院的时候,书院是什么,正要由他们来“定义”。他真实地感知到,对比其他大学,在这里,一位同学在集体中的占比或者说分量,要大得多,所以会感到“更亲切”。

沈皓天回忆起当时和同学密切交流与互动的书院集体生活:“我们只有15个人,遇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我们会直接把所有人都拉过来,在一间屋子里进行头脑风暴,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

由此,诞生了邀请全体本科生参加的西湖书院的第一届大型趣味运动会,也诞生了一周年时、介绍α书院的那个独特的短片——喜欢玩“我的世界”,他们就在这个游戏里打造了一个西湖校园,5位同学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纯手工测绘出了书院、操场等建筑的面貌,从外到内,精细建模,最终有了开篇时虚拟世界中“一镜到底”炫酷的科技感。

虽然这种情形在新一届本科生加入后被“打破”了,但现在的人数也不过三四十人,书院“小而精”风貌始终不变。沈皓天说:“我觉得书院的一个优势是人与人的距离是很小的,每个人都在参与活动或者举办活动。最近我在做一个英语月活动,也是锻炼自己的一个机会,我之前从没有主持过活动。”


同道

“西湖书院是多元的,我可以在西湖书院学习知识、与同学交流、放松,我在西湖书院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

——王嘉言,β书院,2023级本科生

王嘉言(中)在实验课上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王嘉言在“小西工作室”活动上,进行了论文分享,介绍了一篇他刚刚读过的论文,是关于神经生物学方向的研究。小西工作室,是一个同学们自发成立的新的兴趣小组,作业读后感、学术感受、读paper的沙龙、红色教育……交流的内容丰富多样。

要说到书院的小组活动,王嘉言很熟悉,他从书院提供的这样自发形成、自由交流的土壤中获益匪浅。就拿课业来说,为了“啃”下那门颇有名气的《普通物理》,每周日上午,他和三个β书院的同学自发固定聚在书院空间里,讨论一下这一周学过的内容、解决留下来的那些“困难”的作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谁说学习是孤单的呢?“西湖是鼓励学生们各个方面都尝试一下的,我尝试了,发现我的兴趣会更偏生物”。于是,现在王嘉言又加入了一个探讨生物课业的小组。

此外,王嘉言还在一个今年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的备赛小组中——上一届西湖本科生自发参与这个比赛,并摘得了单项金奖。王嘉言说,虽然比赛所要求的项目似乎偏“观赏性”,但这支由同学们自行组队的小组,正在尝试更偏“实用性”的可能,跟实际的科研过程更接近。

融合

“我觉得西湖书院是把学习和生活完美融合的产物。”

——孙正涛,β书院,2022级本科生

孙正涛(第一排最右)组织的书院写“福”活动

孙正涛,是西湖对外新闻里的一位“熟面孔”。他拿过的荣誉有很多,国家奖学金、本科生一等奖学金、学习创新奖。但他绝非一位只有学习没有生活的“学霸”——在西湖书院,他找到了两者融合的实现形式。

孙正涛介绍说,在这里,想学习,有能帮助学习的活动,考前复习、科研实训成果分享、课堂知识分享,这些同龄人自行“天然”形成的活动,营造了同学中浓浓的学习氛围。而生活上,宿舍不但有丰富的配套生活设施,也给予了大家“娱乐放松”的活动可能,各类别体育赛事、与外校联谊,每周三下午的生活主题的讨论——包括心理、形象管理,等等……“所以我觉得书院的话就是把学习和生活两不误,相当于让你这个人可以全面的发展,体会体验到不同方面的大学生活。”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孙正涛从上学期开始担任β书院SDC活动部部长。他在高一当过班长和学习委员,但组织活动的能力,是靠在书院一次次的活动中“自学”出来的。西湖万题王、春节写“福”活动、浙音联谊……他主要负责前期写策划案和整个活动的统筹安排,找到合适的同学来进行细项分工。但他也跟我们强调,“也不是所有活动都由我牵头”,和大一同学吴泽邦说的一样,只要有同学有意向去办活动,在西湖,书院都是全力支持的。“不是说只有学生干部才能够去领导、去组织活动,我们学生组织(SDC)更多是一个服务机构,关于活动、卫生、环境装饰等等方面,我们都会聆听同学们的想法。”


相遇

“For me, our college is a place where I have met amazing people who are all caring and encouraging, and whom I hope to develop life-long friendships with.”

——Nicole Borja,γ书院,2023级本科生

2023年,Nicole选择离开美国,远渡重洋,在西湖大学开启她的本科生涯,也开启她在中国、遇见更多未知的人、未知的自己的旅程。

见到Nicole之前,她正在参加线上的声乐课,导师身在意大利。唱歌,算是一个她“重拾”的兴趣:很小的时候,她就是个喜爱唱歌的姑娘,但从未参加过比赛。

Nicole正式站在一大群人面前、表演歌唱的第一次,就在西湖大学去年秋天举办的五周年晚会上。虽说第一次站上学术会堂的舞台,她以一首《Part of Your World》,征服了全场的师生观众。今年一月初,Nicole再次参加第四届“西湖好声音”带来了一首高难度的《If I Ain't Got You》,获得了亚军的好成绩。

但也许大家都不知道,就在赛前,Nicole心中打起了退堂鼓,不确定是否能有把握完成演唱,在考虑要不要退赛。此时,是西湖书院的辅导员俞昕佩鼓励了她。“昕佩邀请我一起共进早餐,并且告诉我,我唱得很好,她也有听到我在书院里唱歌,至少试一试吧!”Nicole回忆说。

像这样的动人回忆还有很多,虽然远离美国的家乡,偶尔也会有特别想家的时候,身处西湖书院大家庭,Nicole感到这是一个紧密连接的群体,人人都非常包容、友善,大家也会很关照她。因而,她也有了勇气,去挖掘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正如这两年西湖本科生招生手册上的那句话——

遇见西湖

遇见更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