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工学院 新闻动态

2021年西湖大学工学院夏令营,寻找一个答案:Why Westlake?
大学新闻
戴雪萍,彭玥,工学院 2021年07月23日
媒体联系 戴雪萍邮箱: daixueping@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5279887
工学院

    Why Westlake? Why School of Engineering?

    2021年7月13日,西湖大学工学院今年的首场夏令营活动如期展开。心怀憧憬,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40余名营员在此集结。

    开营首日,听校长和院长讲办学理念、听教授们介绍实验室、参观科研平台、走访各个实验室、与PI们面对面交流、参加实验室组会……从早上九点直至晚间,活动丰富、干货满满,营员们全方位、多角度地饱览了西湖大学工学院的风貌。

    错过此次夏令营的同学们,也不必遗憾,不妨跟着小编一起走进这一天,回顾夏令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选择西湖大学?为什么选择西湖大学工学院?‘’


初识:西湖大学工学院

    这一天,初入夏令营的年轻人们,脸上始终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笑容。

    走进校园、报道、领取服装及材料、与同伴和教授交流……同学们与西湖大学初次相识,充满了好奇与渴望。

    他们带着心中的问题和期待而来:西湖大学是什么样的一所学校?工学院又是什么样的呢?我能够在这里怎样去科研、怎样去生活呢?现在,营员们或许已经有了初步的体会,并期待着进一步去发现和解答。

    或许,营员们此前也只是听说过这些教授的名字,阅读过、领略过他们科研成就的一隅;又或许,营员们也只是听说过工学院众多的实验室——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科学、先进制造、纳米、新能源、海洋、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生物医学工程、微电子学等等。但教授们的实验室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是怎样在这里做科研的呢?

    第一次能够有机会与他们面对面,聆听这些在各自领域有不菲成就的教授们亲自分享,听他们介绍自己的实验室、分享其研究和领悟、感受科研人的人生。营员们眼里的光,随着教授们的分享深入,更加亮了起来。

    这样的光,或许就是科研人的“初心”。

    丁振名、胡胜杰、王存翔、王宇辰几位学长学姐在分享 “Why Westlake”时,营员们更加体会到了这份初心是什么,为什么要在这里做科研,以及自己在这里能成为怎样的人。


丁振名(张紫阳实验室,2020级博士生

    我为什么会选择西湖大学读博?

    第一,这里有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如果博士生或者年轻的学者有什么创新想法,可以自由地探索。

    第二,毋庸置疑,我们的导师非常有实力,我相信你们在和他们的交流过程中,会有深切的体会。

    第三,我们的团队都非常有朝气、有活力、有热情、热爱我们的科研,我对光学传感这个方向也非常热爱。


    我希望在西湖大学做出什么样的科研?

    在这样一个一流的科研环境、科研氛围下,我希望做出一些不一样的科研工作。我们在光学上的一些概念都是由国际上的课题组提出的,很多国内的课题组都是在此概念基础上做一些优化工作,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提出一个新的创新性名词、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呢?我的科研目标是开发一些真正能够应用到工业界的集成光子器件。通过科研工作,我也希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胡胜杰(李凌实验室, 2019级博士生)

    读博以后我最大的改变是思维方式上的变化,我现在能感受到自己比以前看问题能更深入一点。以前面对一个问题,就停留在表面,感觉把事说明白就行了。但是现在会对背后真实的原因更感兴趣,什么事情都想问为什么。我觉得这就是好的科研氛围和好的导师对你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

    可能还有一些同学会想,花四五年时间读博士到底值得不值得。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那我建议你问问你自己你博士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如果你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个博士学位或者因为别人读所以你也要读,那我觉得你花四五年的青春去换一张纸或者随大流不太值得。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个人的成长,你想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更深入,你想面对一个事件的时候能有你自己的判断、不去迷信权威、不受身边的声音的左右,你想变的更好,那我觉得读博是个顶好的选择。


王存翔(张岳实验室, 2019级博士生)

    本科的时候,我一直的目标都是出国,一个保研夏令营都没参加过,来西湖大学只是因为机缘巧合。18年我申请现在导师张岳老师的暑研,当时就觉得,张老师的学术水平不输世界上任何一位NLP领域的学者,而且为人也很nice,我出国也不一定找得到这么好的老师,所以我就来了西湖大学。

    来西湖大学的这几年,我觉得西湖大学的老师都是在认真做事情的,他们不会让一堆对科研没有意义的项目占用学生的时间。学校和学院行政老师的效率特别高,并且尽心尽力地服务科研,对老师学生一视同仁。

    西湖大学的建校者们,他们为了中国科研的进步而聚集在一起筚路蓝缕以启西湖,在这里,你可以体验自由纯粹的科研氛围,享受直接而有力的软硬件支持。


王宇辰(张科春实验室, 2020级博士生)

    我觉得选学校和谈恋爱一样,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而且即使在遇到之前分条列点提出再多要求,有的时候感觉对了,气质对上了,就会忘记之前的条条框框。我当时还参加了其他两个夏令营,最后在这三个里面做选择的时候,就是在西湖夏令营期间体会到的一种氛围打动了我。我在西湖体会到了一个词,情怀。因为当时在营里周围同学们谈起理想谈起科研谈起未来时,眼里是闪着光的。他们打动了入营前还不是那么坚定、对未来选择还有一些迷茫的我,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来了。

    这一年里我体验到的西湖确实和预期一样。学术上非常包容开放,提供了很多不同领域的人分享交流碰撞的场合和机会;科研之余,还可以学习新技能培养新爱好;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会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我们讲天时地利人和,在科研的道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如果能和理想的人一起做理想的事,即使中间遇到再多困难,总还是会坚定地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出点什么,不论结果如何,过程都是美妙的。


初探:实验室的模样

    在所有介绍和分享结束后,人工智能、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与资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不同分支的营员们,分别参观了各自领域PI们的实验室。

    西湖大学工学院平等、尊敬、自由、包容、开放的科研氛围,在营员们参观实验室及平台、与PI自由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尽数体现。


    在当下,西湖人坚守着情怀和信念。“有情怀的老师回到中国这片土地上做事”——他们相信西湖大学是一支不容小觑的“潜力股”,相信五年后、十年后的西湖绝不会是今天的西湖。


    在这里,纯粹的人做纯粹的科研。西湖大学工学院的科研人有着的远大的理想,做着原创性的交叉学科研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研创新。他们始终充满热血,心中有梦,眼里有光。


    在路上,新一代的青年力量风华正茂。营员们以夏令营为起点,更加坚定着自己脚下的路。旅程结束后的他们,似乎都已经拨开迷雾,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答案,奋力地向着未来扬帆起航。

    如果你也想和这群人一起,来到西湖大学、来到工学院,做纯粹的科研,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和那束“光”,那么一定不要错过即将在八月举办的今年第二场工学院夏令营活动!活动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公众号的后续推送。

    或许未来,你们也能够和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和寻找,一起共同书写西湖大学的故事。期待在这里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