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西湖新闻 招生动态

2020生命科学夏令营 | 和“大佬”一起来“撸串”
招生动态
张弛、冯怡、徐珊 公共事务部 2020年07月26日
媒体联系 冯怡邮箱: fengyi@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5270350
公共事务部

听校长和院长讲办学理念,听讲席教授的学术讲座,参观实验技术中心的高精尖设备……这是生命科学学院夏令营开营首日的经典日程,可是一天下来,60多位营员却记住了一个和专业完全不沾边的关键词——Happy Hour。

一开营,细胞生物学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于洪涛说:“生命科学学院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比如下午的Happy Hour,大家可以放松一下心情。”

紧随其后,结构生物学讲席教授、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如果有机会的话,下午我们Happy Hour再继续聊。”

在他之后,PI(特聘研究员、博导)郑钜圣又说:“我是研究吃吃喝喝的,下午的 Happy Hour我们可以一起吃吃喝喝,我发现有烤肉,这是反营养学的,但是没关系,我作为营养学家,最喜欢吃烤肉了。”

Happy Hour三连之后,营员们不免一头雾水:Happy Hour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引得生科院“大佬”们竞折腰?


2020生命科学夏令营开营首日的经典日程


瞄准博导的大型Chatting节目

下午5点,Happy Hour准时开始。

一边是梦幻的气球和甜品台,一边是炸鸡、汉堡、披萨一字排开。西湖大学的Happy Hour怎么能少了“撸串”?学院的天井草坪旁,支起了大号的烧烤炉,烟熏火燎间,羊肉串、鱿鱼串、鸡中翅……数千多串各色烤物迅速堆成小山。

今年的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事务执行委员(DGS)、PI蒋敏被推举为这场Party的“主人”,热情地招呼大家吃吃喝喝。

“真的是一上来就吃吃喝喝啊?”初来乍到的营员们还没回过神来,熟门熟路的PI博导们早就抓起汉堡和披萨填肚子了。他们知道,一会儿这张嘴很可能根本没时间用来吃东西。

聊天,才是Happy Hour的重点。

实验室的科研与学习忙碌,但人总要换换节奏才能更加事半功倍地投入工作,科研也要靠头脑风暴带来新的灵感。Happy Hour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不同学院、不同实验室的博士生们创造机会一起来吃吃喝喝聊聊天。

今年夏天,生科院刚刚推出了学院版Happy Hour,第二场就把聊天的场子给了夏令营的营员和他们心心念念想见的导师们。

第一场生科院Happy Hour部分实验室合影

马仙珏、唐鸿云、黄晶、蒋敏、郭天南、高晓飞、雷凯、申怀宗、吴连锋、郑钜圣、谢琦……生科院的不少PI陆续加入“后浪”们的吃喝队伍。

如果说上午在报告厅的PI见面会,营员们还较为拘谨,问的都是专业问题,这会儿在美食加持下的轻松氛围中,大家打开了话匣子。

“老师你为什么选择加入西湖大学,在你眼里‘西湖’是什么样的?”

“老师你为什么想做科研,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

“老师你平时怎么锻炼身体,喜欢做什么运动?”

话题从最近的研究,到日常的生活,再到时事新闻,无所不有。


蹲守“大佬”的小型粉丝见面会

在三三两两的人群中,有一角的画风特别不一样,营员们围了一圈又一圈接连换人跑上前合影,性子急的索性在圈外举高手机自拍。一看处于C位的是施一公老师,那就一点都不意外了。

一位拄着双拐的同学,在这群“小粉丝”中特别显眼。他叫许信杰,来自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不久前因为打篮球受了伤。开营前,负责夏令营学生工作的老师劝他线上参加,可他偏要来学校看看。

“西湖大学我是一定要来看看的。”他特别笃定地说,“我觉得这个学校办学理念很好,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做事;特别是施一公老师,他不论是学术造诣还是性格都很有魅力,我关注这个学校很久了,这个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这位小迷弟,终于是在Happy Hour上得偿所愿,拿到了合影。

现场能和施老师拼一拼人气的,非生科院院长于洪涛莫属。

加入西湖大学前,于洪涛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药学系讲席教授,也是为数不多进入霍华德休斯研究院(HHMI)任研究员的华人科学家之一。2019年底,于洪涛加入西湖大学,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生科院的夏令营活动。

不少营员都对这位新院长感到好奇,他刚一进门,就被同学们围住。一开始,问的是关于科研的疑惑和思路,后来胆子大一些了,开始“打听”这位新院长想招什么样的学生,又是如何考核学生的?

在上午的欢迎致辞中,于洪涛就强调,做学问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其中的乐趣也很大,要享受这个过程。这是于洪涛作为过来人的体验,可是生科院的夏令营营员都是本科生,才刚刚摸到“做学问”的边儿。

“本科阶段对于科研了解不多,没进过实验室不要紧,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武林高手挑选徒弟,他不是看徒弟师出哪个名门,而是要看资质符不符合。当然也要有一些基础的概念,比如不能连博后是什么都不知道。”于洪涛用几句玩笑安抚大家心里的小焦虑,“希望我是武林高手,而你们也都根骨奇佳。”


“撸串”,是西湖大学的民间文化


初到陌生的地方,遇到陌生的人,还有什么能比“吃”和“喝”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呢?

在极为强调学术交叉的西湖校园里,学生间学术交叉的交流活动WeSalon是边吃边聊;PI间学术交叉的交流活动Lunch Seminar,光听名字就知道也是边吃边聊。西湖食堂、咖啡吧,学术“大佬”们讨论课题、指导学生的身影,更是稀松平常的画面。

从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至今,短短数年,西湖大学从最初只有个位数的PI,到如今共签约131位PI;从一期19名学生到如今学生总数达334名,下个月又将迎来新一届270余名博士研究生。不断地有新人加入西湖大家庭,像Happy Hour这样的聊天活动,能帮助他们快速地融入学校文化中。

而相约“撸串”,更是西湖大学代代相传的“民间”文化。

在西湖大学,吃烧烤不单是三三两两相约出门“逛吃”,线上都有因“撸串”而成立的“WU行缺串”微信群。

群成员里,有博导、博后、博士生、行政人员;群聊天记录里,借实验材料、问租房信息、讨论时事话题,疫情期间群里各种学术与非学术的讨论如火如荼;当然,“约串”才是这个群里的正经事。


一串串烤物,一杯杯可乐,这一场Happy Hour,是西湖大学送给夏令营营员的“见面礼”。吃吃喝喝间,没有校长与院长的头衔,没有导师与学生之别,大家都是一样的,因探索未知而热血澎湃的科研人。

真诚地希望,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每个营员心里都得到了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