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西湖新闻 大学新闻

2022暖西湖丨新春第一“课”,他们聊点啥?
大学新闻
公共事务部 2022年02月06日
媒体联系 张弛邮箱: zhangchi@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2022,一个阴雨绵绵的春节,又恰逢疫情无法走亲访友,我们还能干点什么?

也许,找个温暖的地方,泡一壶好茶,与久违的家人们一起谈天说地、纵古论今,不失为最好的休闲方式。

这个春节,在西湖大学云栖校区,“微沙龙WeSalon”就举行了这样一个特别的新春专场:有茶,有咖啡,有水果,有小食,还有三位资深的教授——许田、裴端卿和去年刚刚加盟西湖、第一次在杭州过年的张鑫——与留校的博士生们一起坐下来,聊聊天。

没有特别的主题,问自己最想问的,说自己最想说的,就像许久不见的家人那样寒暄。不经意间,也许就能得到一点灵感、一点启发。

在此,我们摘录部分片段,以飨未能到场的师生。


裴端卿教授:“You have to learn how to learn”;“the more you know,the less you know”;这是我的两位导师告诉我的,也是我今天最想和大家说的话。



裴端卿:很高兴能借此机会跟大家聊一聊。这非常有意义,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的导师曾经告诉我“You have to learn how to learn”,就是“要学会怎么去学习”。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天天都在学习,其实老师在学习方面更努力。我们的学习不是学习已知的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去探索未知的东西。这是我理解的,也是西湖大学正在做的,就是教大家怎么学习。如果你们学会怎么学习,我觉得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我做博士后的时候,我的导师是个医生,他又教了我另一句话,我觉得也很有意思:the more you know,the less you know。就是说“你知道得越多,其实你知道得越少”。这句话,你记不记得其实不重要,但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你会深刻地体会到。当你站在现在看过去30年的时候,很多事情会验证这句话。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的任务是能够教授一些我们认为是重要的知识,但更重要的,还是希望你们能够掌握这些探索未来的工具,学会“如何去学习”的工具,因为知识是日新月异、时刻在更新的。


张鑫教授:怎么去探索未知世界?我的经验是,不要把优秀当作自己的累赘,而是把优秀当作自己能够变得更优秀的动力。然后,适时适量地掌握你工作领域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已知世界,才有足够的力量去探索未知。



张鑫:我的求学历程比较艰辛,艰辛不是说我遇到了很多挫折,而是我喜欢“折腾”。在这些不同领域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人,收获了很多新东西。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优秀”这两个字抛在脑后,不能觉得自己很优秀。不要把优秀当作自己的累赘,要把优秀当作自己能够变得更优秀的动力,想想看还有很多更优秀的人,他们不仅更优秀,而且更努力。

我在加州理工学院读博期间,David Baltimore是校长,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Baltimore的实验室和我们是同一栋楼,彼此也很熟悉。虽然是校长,但David仍然不停地在做新工作,实验室产出非常多。Baltimore课题组招的学生、博士后甚至科研助理,都非常努力和谦和,也经常和我讨论课题。我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体会到:真正的优秀就是抛去优秀感。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点是:要适时适量地把你所在工作领域的基础知识给掌握了。我刚到加州理工学院做的课题很常规,没有太大的挑战性,用我导师单舒瓯的话说,“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对于你这样没有任何生物学基础的学生来说是最合适的”。不过舒瓯要求我选修加州理工所有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如果想创新,至少要掌握这个领域前前后后的基本技术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星地学一点知识体系。

再后来,我就是从这个非常普通的课题,从非常基础的知识中,找到新的东西。这项工作不断向前扩展,成为我的博士论文和舒瓯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之一。


许田教授:我读研时学会的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是“幽默感”。这让我在获得成功的时候能保持平常心,不至于得意忘形;在遭遇挫折或竞争对手的时候能够哈哈一笑迈过去,不至于一败涂地。




许田:我和你们非常类似,在中国的环境下长大、求学,一步一步都很努力,但同时也感觉人生背负了很多东西。前行的时候很辛苦,该拼的时候要去拼,但我们也需要调节,生活不应该是全部严肃的面孔,在你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要有乐趣、有兴趣,快乐前行。

所以我觉得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学会的最重要的一样本领就是“sense of humor”。有幽默感,对我的一生帮助非常大。在我获得成功的时候能让我保持平常心,把自己的位置摆对,不会觉得自己所向无敌,也不至于得意忘形;而在遭遇挫折或强敌的时候,能够哈哈一笑迈过去,不至于一败涂地。一个有幽默感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一股正能量,你的家人愿意和你在一起,其他人也愿意跟你交朋友。


现场问答

问:刚才许田老师讲到,当初你们在读大学时,您和同学们会挑灯夜战到深夜,甚至关灯之后还在努力学习。你们当时的主观能动性来自哪里?

许田:我们这一代人和你们不一样。恢复高考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我们什么也没有,也不知道欧美到底是什么样子,大家就凭着一股冲动,要改变生活,要改变中国。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对今天的你们而言,就是要发展自己的兴趣,探索未知的兴趣。只有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乐趣,你才有动力。

张鑫:我很赞同许老师说的,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包括选择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工作地点、生活方式等等。我决定回国发展也是因为我对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国更感兴趣,对在西湖大学工作更有激情。这种兴趣和激情可以让我们克服很多困难,甚至可以苦中作乐。


问:张鑫老师刚才说,最初导师给你安排一个比较基础的课题,但你在基础课题中发现非常反常规知识的现象,从而延展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项目,做了十几年。我想问,当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意外情况时,我们如何去判断这个现象是否是值得进一步研究?

许田:我觉得在研究过程中,目的性不能太强。当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时候,你很难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

张鑫:谢谢许老师给我做了很好的铺垫。做实验的过程当中,如果心里总想着需要什么数据,而没有出现这个数据的时候,你就很容易忽略、甚至删除你认为错误的数据,这样会错过很多精彩的东西。我做博士研究生的时候,因为刚刚开始做生物化学,其实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应该做什么样的实验、有什么结果、发什么样的文章,我只是觉得这个东西挺有意思的。

但有一点,我觉得我导师说得很正确,她说一定要把大的科学问题想清楚,在这个科学问题之下,要永远地追随数据,而不是追随自己的预设。所以,当你遇到奇怪现象的时候,第一个要做思考,尤其是和你研究的科学问题,和最大的框架进行关联、思考,做出初步判断。然后和导师进行沟通,和同事包括组里的博后、同学还有科研助理进行沟通,听听大家的想法和意见。言路越多,你想得就越清楚。最后,摆正心态,做研究不是为了发文章。只要是实验结果,无论它是期待以内的还是预料之外的,是看起来很合理的,还是看起来乱七八糟的,那都是结果。只有坏的实验,没有坏的结果。


问:请问各位老师,过年回家时可能会有亲戚问你在做什么研究吗?你们一般会怎么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既能让大家听懂,又让他们觉得你做这项研究非常有价值?你们会跟家里人分享在科研上取得的进展吗?

许田:当然需要分享。我没有办法给你一个标准答案,但有一点,你自己首先要相信你做的研究,当你激情满怀的时候,一定是最感染人的时候。你能够说服你的父母、说服你的朋友,让他们觉得你做的研究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将来你就能说服审批你经费的人,能说服来判断给不给你工作的人。 

裴端卿:我建议所有人,回家以后都要跟家里人讲讲你在做什么,不仅是家里人,还有你见到的所有人。这是对你自己的一个锻炼,一点不亚于你在做的工作。你看我们这么多教授,他们每一个人的角度、每一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而许老师是一个“极端”,他可以在任何一个场合,让各种不同的人对他的工作感兴趣,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你去培养和尝试。

张鑫:我的导师曾经和我说,做报告的时候永远需要“know your audience”,就是要知道你在和谁讲话,怎么把他们的兴趣点和你的研究结合起来,把你的工作用他们最容易接受,而且最容易感兴趣的方式传播出去。比如,如果和我家里人讲我在做什么,我会说我在做以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和渐冻人症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为目标的研究。我妈妈听了之后觉得这个很重要,说好像哪位亲戚也有这个病,你要抓紧时间研究。而跟化学同行讲的时候,我就说我们在做蛋白质聚集的时候,发现聚集不仅能够有体现生化的行为,还能够造就一些比较奇特的细胞内化学环境,大家一听这个挺好。如何实现更有效的交流,这是我们都要思考的问题。